加入收藏
您好,欢迎光临上海美博会CBE!
【CBE洞察】回归理性之后,面膜走向何处?
2020-04-13

在今年年初淘宝/天猫美容护肤、美体、精油子类交易额排名TOP15名单中,除面部护理套装依然保持第一,以18亿+销售额继续领跑,面膜品类跃至新上榜品类第二,交易热度甚至超越了基础的化妆水、洁面品类。



随着我国消费者面膜消费习惯的养成与面膜行业市场的成熟,中国成为全球*大的面膜市场。据商务部数据显示,中国面膜市场约占全球面膜行业市场总量的47.6%,远远高于分列第二、三位日本和韩国的18.7%、5.7%。

在经历了萌芽、爆发、沉寂之后,中国的面膜市场回归理性,正在走向稳步增长的阶段。

面膜的第一大“金主”和“潜力股”

数据显示,有95%的20岁-49岁中国女性曾使用过面膜,在过去三年中,中国的面膜购买的普及率高达 44%。而从近年来的面膜市场表现来看,有两大消费族群在这一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——

一年敷满4000个足球场的“Z时代”

近日,天猫正当红联合Super ELLE上线《95 后初老少女大型摊牌现场》——95后抗初老产品消费趋势报告,其中透露,中国95后的Z世代在2019年买的面膜可以敷满近4000个足球场。而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(CBNData)联合天猫超级品牌日、格莱魅发布的“2019年Z世代线上面膜趋势报告”更是直接指明,Z世代已经成为面膜品类消费的第一大“金主”。


连续两年增速超20%的“银发族”

凯度消费者指数个人美妆样组数据表示,55-64岁女性面部护肤品的购买渗透率是84%,已逼近较年轻女性的水平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银发族在贴片式面膜的花费上,已经连续两年超20%增长,特别是下线城市的银发族对片状面膜的热情显得更为火爆,增速是一二线城市的5倍之多。

面膜种类繁多的背后是诉求的多元

从形态上看,目前面膜可以分为贴片式、睡眠免洗式、冻胶/啫喱、乳霜、膏泥、撕拉式和粉状等多种不同类型。从Z世代的消费偏好上看,贴片式面膜虽然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市场份额有所下滑,但依旧是主流趋势。而睡眠免洗式、水洗涂抹式以及粉状面膜从受欢迎程度和消费增速来看,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。

从功能上区分,面膜的分类更是不知凡几:补水保湿、抗衰祛皱、美白淡斑、提拉紧致、舒缓镇静、晒后修复……诺斯贝尔研发副总裁邱晓锋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当前,补水保湿依然是中国消费者对面膜的基础诉求,其次是美白提亮和滋润。

“近年来,由于敏感肌的问题日渐突出,屏障修护,肌肤急救成为当下很多消费者的急切诉求。舒缓修护以及医美面膜开始流行起来。其次,由于一些社交网站的种草,功效诉求更加细分,成分党以及即时的可视化的产品收到消费者的亲睐。”

此外,今年年初以来,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修护口罩脸的面膜在线上需求激增,过敏修复成为品牌短期发力的落脚点。比如此前一叶子携手薇娅通过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,为抗疫一线武汉女医护人员捐赠的“一叶子绿巨人面膜”,解决的就是“口罩脸”之下敏感和闷痘的痛点,维持肌肤微环境平衡。


面膜出圈,除了“有颜”还要“有趣”

三年之前的2017年,有数据统计,中国市场上的面膜品牌已经超过6000个。相信三年以后的今天,即使没有第三方数据支持,但也能想象到如今面膜品牌的数量是如何庞大。那么,如何在此庞大的品牌阵容中成功出圈,尤显重要。

在前文中提到的CBNData联合天猫超级品牌日、GLAMGLOW格莱魅发布的报告显示,作为面膜品类消费的第一大“金主”,Z世代对面膜“包装”和“趣味”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。因此,除了功效外,趣味性或者说记忆点对于面膜出圈,意义颇大。

比如趣味面膜中的鼻祖“动物面膜”,以及GLAMGLOW格莱魅的发光面膜、SK-II前男友面膜等等,无一不是凭借着新奇有趣的记忆点,成功跻身面膜界“网红”。此外,去年风头大展的珀莱雅泡泡面膜,单品三个月合计销售超过3亿元迅速蹿红的背后,很大的关键也是在于瞄准了“泡泡”这一有趣好玩的热搜概念。


结语

从2012年的不足百亿,到2018年的238.63亿元,中国作为全球*大面膜市场,目前面膜发展称得上是如火如荼,且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,以及面膜渗透率的提高,我国面膜市场规模仍不断增长。有数据预计,至2023年中国面膜市场规模将达到450亿元。


暂无评论!
我要评论 只有购买过该商品的用户才能评论。